本script為載入jquery核心使用,不影響頁面資訊瀏覽
社團法人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

捐款專區

  • │想贊助│您支持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,可以到以下網站

    點這裡




    ◆劃撥帳號:50022397
    ◆戶名:社團法人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
    ◆匯款捐款:
    郵局代號:700(南港昆陽郵局)
    帳號:0002612-0476301
    ◆電子發票捐款碼:1210203
    社團法人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QR-code


:::* 瀏覽位置:首頁 > 本會文字報導
  • 字級選擇
  • 大
  • 中
  • 小

本會文字報導


聯合新聞網:總統教育獎成負面標籤?教部:建立人才庫分享生命故事

  • 發佈日期:2021-07-22
  • 照片說明文字

    聯合報今日報導,總統教育獎鼓勵以順處逆學生,卻有部分獲獎者在得獎後,在校園中被比較,甚至被貼上「經濟弱勢」、「成績不好」的負面標籤,有學者建議教育部可重新解構獎項,或加以宣傳以順處逆的機會教育。教育部表示,為加強宣導,建立獲獎者人才庫,將持續透過總統教育獎官網、網路社群媒體、廣播電台等多元方式,以獲獎者生命故事為題材,進行系列報導與推播。



    總統教育獎已開辦21年,累計共1221位獲獎者,多以服務奉獻、孝行表現等情懷被遴選委員看見,另也有語言、薪傳技藝、體育或其他領域出類拔萃者獲獎,例如羽球球后戴資穎,就是2018年的獲獎者。但獎項卻有兩面刃,部分學生對獲獎經歷「侃侃而談」,卻也有不少人「避而不談」,甚至在獲獎後發現是張撕不掉的負面標籤。



    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副教授詹昭能認為,總統教育獎多以弱勢生為主,長久下來的刻板印象,會讓正面價值只剩得獎的「當下」,相當可惜,建議採多元表揚;也有教師認為,弱勢生的處境更能彰顯以順處逆,因此政府單位、媒體報導常報導這類形象,但事實上,並非只有弱勢生獲獎。



    教育部表示,將持續透過多元型態等形式,以獲獎者生命故事為題材,探討總統教育獎獲獎者的生命奮鬥歷程。其中包含建立獲獎者人才庫,藉藝術展或專題講座形式,讓高中以下學校提出申請,邀歷屆獲獎者至校園和學生們分享生命故事。



    另外,國教署也與國立教育廣播電台共同製播「星星亮了」節目,已在今年7月初首播,主持人之一是第二屆「總統教育獎」獲獎者盧馬利,節目中的受訪者皆為歷屆獲獎者,邀請他們分享獲獎後的心路歷程;各縣市首長、教育局處長也藉媒體行銷,表彰獲獎者的堅毅精神。



    為了解「總統教育獎們」後來的生活,教育部國教署三年前成立總統教育獎發展分組委員會,並依歷年獲獎者受訪意願,透過實地訪視,分階段追蹤2001年至2017年獲獎者,至今已訪視291位歷屆獲獎者,訪視發現高達三成有就業需求(89人),另有近兩成有就學需求(56人)、各一成有就醫(33人)及就養(31人)需求。



    不過,卻有獲獎者反映自己未曾接獲相關訪視通知,或是電話關懷。陳彥廷是2017年總統教育獎大專組獲獎者,目前他在《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》活動企畫。他說,自己從未接獲跟總統教育獎相關的電話追蹤。



    陳彥廷也提到,在得獎者的光環下,能不能繼續做自己、障礙經驗有沒有被社會看見然後改善,仍有太多可以討論的方向。他表示,也許求職面試時大家會看到這個資歷,可能會覺得有趣,然後得到一張面試門票,但在社會職場上,卻發現困難重重,比如無障礙、人力支持、人力協助等,仍須從教育面進行探討。



    針對仍有獲獎者「失聯」,甚至是漏網之魚。教育部表示,過去會從獲獎者得獎當年留下的資訊了解受訪意願,會盡可能找到當事人,若歷屆獲獎者有需求,也可主動與國教署聯繫,或透過「總統教育獎社群交流平台」留言板功能進行互動。


  • 分享
*回上一頁 *到最上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