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script為載入jquery核心使用,不影響頁面資訊瀏覽
社團法人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

捐款專區

  • │想贊助│您支持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,可以到以下網站

    點這裡




    ◆劃撥帳號:50022397
    ◆戶名:社團法人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
    ◆匯款捐款:
    郵局代號:700(南港昆陽郵局)
    帳號:0002612-0476301
    ◆電子發票捐款碼:1210203
    社團法人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QR-code


  • 字級選擇
  • 大
  • 中
  • 小

其他自立生活相關新聞


【公益小學堂】為自立生活發聲的羅伯茲

  • 發佈日期:2015-06-03
  • 照片說明文字自立生活(Independent Living for Disabled People中文也有翻譯「獨立生活」)是由愛德華V.羅伯茲(Edward V. Roberts)於1972年在美國加州柏克萊發起的社會運動,呼籲群眾關注身心障礙者的人權問題。羅伯茲因罹患小兒麻痺症導致呼吸器官受損,生活離不開維生的呼吸器、移動需仰賴電動輪椅。一直住在教養院的他,沒有因而放棄求學,經過不斷努力在1962年考取柏克萊大學,羅伯茲萬萬沒想到,校方竟然以輪椅無法出入宿舍,校舍內部也沒有適合身障人士使用的廁所,以及校園到處都是輪椅無法通過的階梯為由,拒絕羅伯茲入學就讀。

    羅伯茲向校方反應自己有能力考取大學,校方卻無法提供平等就學的機會,是非常不合理的事情,經過積極爭取後,校方終於同意改造校園環境,讓羅伯茲在校園無礙就讀。但身為大學生的羅伯茲,不甘於眼巴巴望著同學享受多采多姿的生活,自己卻只能在課後就回到有門禁限制的教養院。所以羅伯茲又再次與學校進行遘通,擬定出支援身心障礙者學生的計劃(Disabled Students' Program)。這個支援計畫包含了申請協助障礙學生的個人助理,支持生活上所需的協助(日後「照顧服務員」的雛型)。透過這項支援計畫,羅伯茲得以搬離了封閉的、無趣的教養院,和普通人一起住在一般的民間社區,展開了有生以來第一段「平凡的」生活經驗,更自主自由的羅伯茲,也體驗了精采繽紛的大學生活。

    羅伯茲不是孤軍奮戰,他與有著相同困擾的障礙者同學,建立一個身心障礙者學生組織,除了互相支持與幫助外,也積極投身社會運動,想改變當時普遍對身心障礙者極不友善的空間規劃。他們向市政廳爭取路權、削除馬路障礙、減少店家與公共建築物台階......一步一步,他們為自己、也為相同境遇的身心障礙者爭取到了更寬闊的活動空間,也爭回天賦人權的行動自由。羅伯特等人所推動的空間改變,不只是便利了身心障礙朋友,也是讓其他人能重新以尊重平等的眼光,來看待與這些自己不同特殊族群的需求。

    這群身心障礙者學生離開校園踏入社會生活,發現社區中存在太多阻礙,為了消除這些障礙,在1972年組織了全世界第一間「自立生活中心」(Center for Independent Living),推廣障礙者應該和普通人一樣享有「自主決定權」、以及享有任何社會參與的機會。他們同時強調「障礙」並非一種不幸或缺陷,而是個人的「特徵」。他們努力增進社會大眾對「個別差異」的重視。羅伯茲從自身經驗出發,依靠智慧、努力與身體力行,超越了陳腐的社會秩序,為障礙者人權運動打響了第一槍。此後,障礙者自立生活的概念迅速在全球擴展,或許發展程度不一,但各國間除了互相交流,也都以適合本土的方式穩步向前,期盼盡可能為障礙者提供與一般人無差別化的生活權利與機會。
  • 分享
*回上一頁 *到最上面